打造高品质农村供水“临安样板”
累计投入近30亿元,新增城镇供水管网300公里,完成单村水站改造提升102座,受益人口6.9万人,在全省率先发布市级农村饮用水数字化地方标准,先后三批次入选全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典型案例……
近年来,在浙江省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农村供水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的引领下,杭州市临安区按照“西水东引、扩网优先、能联则联,单点补充”的原则,持续深化农村供水建管育机制改革,交出一份饱含温度的民生答卷。涓涓清流正润泽千家万户,勾勒出城乡同质饮水的幸福图景。
单村水站整合兼并比例达16.7%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临安区山区多,村民居住分散,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护难度大。临安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将农村供水工程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和区级民生实事,高质高效推进农村供水项目建设。但工程建设涉及多部门协同配合,如何高效整合资源统筹推进?
临安区成立领导小组,凝聚合力靶向解决要素难题——
财政部门统筹落实专项建设资金1.9亿元;发展改革部门简化审批流程,从工程立项到开工建设时间压缩30%;规资和农业农村部门前置服务,将用地需求纳入村庄规划及区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力保障4570平方米用地指标。
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临安区根据不同区域实际制定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计划。“我们按照扩网优先、并小建大、单点提升的工作思路,分类分批实施农村供水项目。其中扩网11处、并小建大2个,单村水站数量减少至85座,整合兼并比例达16.7%。”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局长汤文卓介绍,“针对分散人口,我们还落实安装家用净水器160套,并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供水安全保障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围绕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临安区推行“区+镇+基层流域所”联合监督检查制度,每周开展一线检查指导,每月晾晒通报,严把项目质量关。
坚持建项目和强管理“两条腿”走路
农村供水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运维。临安区水利水电局工作人员这样描述工程管护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建项目和强管理‘两条腿’走路,才能让百姓不仅喝上‘放心水’,更能长期喝上‘幸福水’。”
临安区全面落实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通过设立营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