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书载八闽河湖文化“流”向未来
2025-06-19
 
山美水库 
  福建人对水自古就有特殊的感情,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晋江、洛阳江等诸多河流静静流淌,以纵横水脉承载八闽大地千年文明与繁华。
  福建省于2022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挖掘河湖文化内涵,传承保护千年水韵文脉。历经三年的全面调查、深入挖掘和精心编撰,《闽水魂(上下册)》日前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河湖文化遗产书籍被中国水利博物馆收藏。
  河湖文化遗产是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福建省结合实际,总结45处水文化遗产成果,启动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进一步讲好河湖故事,以文化传承支撑幸福河湖建设。
  创新开展河湖遗产调查评审
  福建河湖文化遗产点多线长面广,考证难度大,也没有河湖文化遗产挖掘的成功案例可借鉴,工作推进难度很大。福建省河长办、省水利厅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组织专班深入调研,邀请水利、文物等领域专家反复研究,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福建实际、行之有效的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新路子。
  福建省水利厅河湖管理处勇担重任,承担起具体工作,各市县河长办主动配合,整理上报资料,专家团队科学论证,在调查认定阶段合力过“三道关”,为全盘工作顺利推动开了个好头。
  第一关是明确“调查工作怎么推”。福建省河长办采取向社会征集、基层河长办推荐等方式,发动全省深入调查并及时申报遗产269处,摸清河湖文化遗产家底。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初筛,省河长办邀请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加入专家组,从相关单位、知名院校聘请水利、历史、文化等学科20多位专家,对269处遗产名录逐一甄别,提出111个初选名单。
  第二关是明确“专家复核怎么查”。统一标准是顺利开展复核的关键。福建省河长办扛起遗产评价标准制定重任,以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为指标,分权重构建评分体系。专家团队依据评分体系对111处文化遗产进行复核。年逾古稀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书琪全程参与所有省级重要江河的定源复核。
  第三关是明确“专家评审怎么审”。福建省河长办邀请知名专家围绕河湖文化遗产的社会、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进行两轮评审。首轮初审认定77处遗产入围,4处待定。专家们围绕有价值争议的三益浅潭等4处遗产是否纳入第一批遗产名录,展开激烈探讨。经过反复考查、仔细论证,在终审认定会上,与会人员统一意见,新增纳入3处遗产。
  下苦功夫挖掘遗产价值
  河湖文化遗产本身是沉默的、静态的,如何让“不被人知”的珍宝走入大众视野,让此前就“广为人知”的遗产焕发新生?
  工作人员在深度挖掘上下实功。各市(县、区)河长办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从物质遗存和文献资料中积极查找,即便有些遗产在县志上只有只言片语的线索,也绝不放过。工作人员走访知情人,搜集口述资料,累计走访相关单位、人员2700多次,查阅参考文献资料1.65万多条。
  作家在实地采写上亮细功。福建省河长办聘请了10多位知名作家深入一线采写,历时8个多月,行程5200多公里。他们携带着前期详实的研究资料,深入每一处河湖文化遗产,把行走间感受到的地理空间、交谈中体察到的水韵民声、观察中印证的历史细节融入创作,生动再现八闽河湖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组稿团队在编纂升华上见真功。面对作家们提交的饱含温度与深度的文稿,如何在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完整性的编校基础上,赋予河湖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内涵?
  福建省河长办牵头组建组稿团队开启创作升华阶段的工作。他们在谋篇布局上反复推敲,力求全景式、脉络化地展现八闽河湖文化遗产;在内容取舍上字斟句酌,务求精准传达遗产核心价值。团队从收集到的2100多幅珍贵图片中披沙拣金,精心遴选350余张图片作为配图;同时,新增各遗产精要概述,增补权威专家深度点评,终将这部共64.5万字,系统梳理、科学阐释和生动传播福建河湖文化遗产的里程碑式著作——《闽水魂——走近第一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上、下册)》付梓出版。
  遗产传承保护再燃“三把火”
  福建省河长办以书籍编纂出版为新起点,精心策划开展成果推广,以“三把火”点燃传承引擎。
  燃“传播之火”,讲好河湖故事。书籍出版伊始,福建省河长办积极策划线上主题展览,在中国经济网开设专栏,通过精美图文介绍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在福建省河湖长制微信公众号、省级以上报刊、网络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生动讲述河湖遗产故事,剖析遗产价值,号召公众深刻理解遗产价值,形成监督破坏行为、支持保护政策、参与志愿行动的广泛社会基础。
  燃“保护之火”,激活共护动能。以书籍为纽带,联动水利等多部门及社会力量,建立更广泛的河湖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福建省河长办将河湖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工作列入河湖长制工作内容,面向社会征集河湖文化遗产标识;遗产所在县(市、区)河长办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明确遗产管理单位和保护范围,建立台账,落实保护责任;部分设区市河长办结合河湖项目统筹安排资金,发动社会力量对年久失修的河湖文化遗产进行修缮维护,对仍在发挥效益的遗产加强管护,激发全社会共护河湖文化的自觉行动。
  燃“接续之火”,厚植文化根脉。福建省持续开展第二批河湖文化遗产调查认定,公布新晋遗产71处;开展福建治水名人(人物)调查认定,挖掘治水名人治水智慧,形成一批特色治水文化成果;探索将书中遗产点与水利风景区优化整合为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公众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感悟文化。
  如今,千年治水智慧在闽山闽水间广为传唱,先贤的治水箴言化作全民守护的共识,这些生动的注脚,在人与水的共生共荣中,点亮了幸福河湖的永恒光芒。
任晓月
责任编辑:陈帅
蜿蜒流淌的九曲溪      本报记者 彭可 摄.jpg
0814be7c243849b88386b4ac7b7f6d9f_B_BASIC.jpg
82090d76a4c14bc08bd7435ee9eb75dc_B_BASIC.jpg
414155477fdb43f489c3e59396cb6f8d_B_BASIC.jpg
1:2025年4月4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黎明湖湿地生态公园,翠绿湖水、绿植,悠闲的白鹭、水鸭,与亭台、廊桥等古典园林相互辉映,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踏青游玩。谢贵明摄.JPG
020b079fd0314673b7b0d41443060072_B_BASIC.jpg
微信截图_20250226103506.jpg
图片1.pn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