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旱季,我们就闹水荒。现在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再也不用排队等水了!”福建省永春县玉斗镇云台村村民赵梁海摸着崭新的水龙头笑着说。
云台村是永春西南部典型的边远山区村,曾一度饱受用水难的困扰。随着近年来永春县持续推进蓄水、供水、管水“三水统筹”,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7.48%,供水保障率达95%以上,受益人口超56万人。
谋近思远“蓄好水”
聚焦县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应急备用水源不足等问题,永春县统筹当前与长远,积极推进县级水网及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持续扩容蓄水,保障供水水源。
全域“布水网”。永春构建“六纵四横、北水南调、东西共济”的县级水网格局,谋划建设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19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6个,优化配置全县水资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镇村“建库塘”。立足镇村水资源禀赋及中远期用水需求,永春创新提出“一镇一库一村一塘”行动方案,谋划新建稳定水源、水库山塘改造提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253个,力争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座以上中小型水库,有条件的每个村(社区)有一座以上山塘”的多水源供给格局。
连通“提水量”。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永春新建引水渠道、拦水坝、蓄水坝等,打通乡村干流沟渠;推进城区水系联排联调项目,连通城区及周边水系,加快水体流动转换,提高城区水体总量及水资源调蓄能力。
目前,永春已先行开工建设5座水库、5个山塘,累计增加库容606.64万立方米,可为8个乡镇8.78万人及7000多亩农田提供供水及灌溉水源;新建3.6公里引水渠道、8座拦水蓄水坝,108条乡村支渠及田间渠道相互贯通。
城乡并进“供好水”
永春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将管网设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
县域统筹“联网”。永春创新“政企合作、资金共筹、企业运营、政府监管”的运作模式,县自来水公司与市水务集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组建合资公司,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8亿元,对全县供水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全面提升供水管网覆盖率。
因地制宜“补网”。针对供水管网短期难以覆盖的偏远山区,永春采取“先急后缓、分步实施”模式,积极对接上级项目资金,有序推进单村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
三级管护“强链”。针对供水工程管护不到位问题,永春建立“县级水务公司+区域化供水服务站+村级管水员”三级管护体系,组建县水务公司统一运营管护供水、排水设施;设立区域化供水服务站,配备片区负责人、运维员及专业设备,定期开展巡检、维护、检测等专业服务;配置村级管水员,负责配水主管网到入户水表段的日常巡查及小维修。
截至目前,永春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铺设管网658公里,新建农村供水工程16处、规模化水厂10个,全县156个农村供水工程实现了“有人管、管得好、可持续”。
提质增效“管好水”
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升级的同时,永春创新机制、技术、模式,建立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管控体系,把好水质关,让群众喝好水。
管好“源头水”。永春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对各流域重点监控断面及乡镇交接断面水质开展常态检测,全域推动水质问题发现处理。县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管好“出厂水”。永春加大供水厂制水工艺改造升级力度,引入超滤膜设备,有效过滤水体杂质,提升出水品质;开展管网改造专项行动,对城区老旧供水管网、入户水表实施集中更新改造,有效降低漏损率。
管好“末梢水”。永春投入0.74亿元,在新建及改造的水厂、供水管网配备水质、流量、压力监测等系统,实现供水过程全要素实时监测、智能管理,有效管控水量水质;建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制度,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农村供水工程开展定期检测,及时更新更换消毒设备,进一步提升水质达标率。2024年以来,全县累计改造升级水厂20余处,改造入户水表2万多户,惠及群众12.6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