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李广彦
《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善医未发之病,安全生产又何尝不是呢。宋光宗原本是铁道兵军队医院的药剂师,当年裁军铁道兵一师转为中铁第十一工程局,他不再抓药抓安全管理。2015年转战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总监,对“防未险之险”有着深刻实践与认识。
宁保安全不蛮干
总投资180亿元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自主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引丹江水自西向东横贯鄂北岗地,为沿线提供城镇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中铁十一局与长江设计院组成联合体,承担14标段兴隆—万福隧洞和鲁城河暗涵工程。隧洞工程所处地层复杂,洞内v类围岩多,稳定性差,施工难度大。为此,他们优化施工方案,开挖5个支洞,通过中间突破、两头衔接,实现安全贯通。
“1号支洞进入主洞朝上游方向将穿过簸萁堰水库,一定要小心翼翼,确保万无一失……”2017年3月15日,项目召开安全技术讨论会。
“为确保安全,每个循环进尺由3米减到1.5米,爆破量也要减少……”
“隧道很长,工期有限,进尺缩短,意味着进度减半,原本1个月的进尺,现在要3个月完成,如果不能在合同期内完成任务,谁负这个责?”
进度重要,还是安全重要?矛盾中一时举棋难定。
“万一出现库底洞穿的塌方事故搞不好要死人,影响工期不说,社会影响更大,没有安全的进度等于零!”项目部生产副经理赵华江、党工委副书记薛冰都很年轻,但他们没有冒进蛮干,与长江设计公司专家会商后,重新制定穿越水库区新方案,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的原则上进一步密切监测,超前预报。
口径7米的隧洞,从一座10万方水库下面穿越,如同头顶一盆水玩杂技,既要考虑水的压力,也要考虑隧洞地层承受力,来自各方向的力都要计算好,每种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要估计到。
记者先到簸萁堰水库,水面十分平静,安全生产总监宋光宗说:地面无声水面无波,其实地下正在施工,每进一米,都要朝前打3.5米超前导管,保证不垮方。爆破前还要超前探孔,超前地质预报,每道工序都如履薄冰。项目部测量队长刘军手指水库说:隧洞穿过库底200米,库底离洞顶不到30米,我们在关键位置设置多个监测点,每天用科学仪器探测,6名测量队员还要分班进洞测量,随时掌握地下水变化情况。随后记者穿上水靴,走进700多米深的隧洞,水滴不时地落在安全帽上发出叮咚的声响,地面积水泥泞,洞内有排水沟,水泵在抽水,有的地段迈脚挪步都吃力,可见施工条件艰难。测量队长刘军在岩壁上掰下一小块岩石,用力一握便粉碎,可见岩层多么脆弱。洞内安全员田木连说:2个安全员天天跟班,监控安全。
安全生产总监宋光宗说:目前已经进尺10米,情况正常。以后还有7处隧洞穿越水库或堰塘等水域,安全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放松。
人人都是安全员
隧道全长15.58公里,两个主洞口、5个支洞口,工期紧,事情多,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的确不易。
安全培训是上岗人员的必修课。项目部安全负责人胡亚军说: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保证不了安全同样也没有质量可言,我们是安全与质量分工不分开,人人都是安全员,也是质量员。隧洞进口有个安全讲台,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人人讲活动。员工们宣讲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讲解施工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提升防范意识,消除安全“麻痹症”。
小纰漏酿大灾,小问题酿大祸,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安全检查必不可少。项目部除全程设置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值班外,还组织工地安全员巡查抽查,发现隐患就除,发现错误就纠,批评掷地有声,处罚斩钉截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