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汛期,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按照防汛调度指令在洪水到来之前腾库迎汛。 高先祥 摄
□本报记者 赵建平
狂风骤雨挡不住前行的脚步,改革大潮彰显出发展的力度。
2016,中国水利,紧张有序,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这一年,中央审议通过水利部牵头起草的文件,决定在全国推行河长制;上下一心,军民协力,成功抵御了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利铁军,快马加鞭,提前完成“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任务,106项重大水利工程在祖国大江南北同时建设……
这一年,秉持节水优先方针,正式启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非法采砂情节严重行为被定罪入刑;中西部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喝上了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这一年,水生态建设加速迈向美丽中国;民生水利持续改善群众福祉;水利改革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
这一年,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层层夯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开展巡视工作,干部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这就是2016,中国水利人阔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路上,昂首挺进深化改革的大道,精心谋划水利“十三五”发展蓝图,全力提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顶层设计 精彩描绘蓝图
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水利改革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脉络和图景。
一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
“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不搞大开发”“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江河湖泊管理保护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
“一定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集中力量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李克强总理深入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亲临国家防总、水利部考察指导防汛工作,对灾后重建和水利治理提出明确要求。
纵观2016年,一批批重大涉水改革举措接连出台,落地生根。其中,很多节点成为今年醒目的水利记忆,也成为水利改革发展征程上的新坐标。
重责在肩,把一江清水留给子孙后代。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9月,《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
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水利部牵头起草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以江西为代表的、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行河长制的8个先行省,成为引领潮头的鲜活样本。
河长制的经验,从地方走向全国,彰显了中央治水管水的坚定决心,必将有力破解河流治理各自为政的困局,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
“把水利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水利作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重要潜力”“把水利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临近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出了明确指导和准确定位。
2016年,在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针对水利重点薄弱环节,诸多重点领域的水利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农田水利条例》由国务院正式公布,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建立有了保障,对于加快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则明确实行农业用水分类定价,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影响深远。
2016年,从长远规划、饮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到简政放权,水利部主导出台了多个规划、方案。
作为“十三五”各项水利工作的行动指南,《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由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实施,明确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大任务。
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水利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及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这一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机制,成为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一大创新。
水流产权确权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了《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方案》,在6个区域开展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探索水流产权确权的路径和方法,界定权利人的责权范围和内容。
简政放权用越来越高的含金量,换来了群众越来越多的获得感。《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简化整合了水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统一受理制度、服务指南制度、审批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有效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
这些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指向明确的政策措施,推动着水利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为“十三五”稳健开局奠定了坚实根基。
深化改革 精彩突破险阻
住在江苏省徐州市运料河边的张大爷感叹,小时候的那条河回来了,而且环境更美了。徐州市实施河长制一年多,这里的变化连住在河边的老百姓都没有想到。
张大爷惊叹的背后,是我国河湖管理体制取得的重大突破。《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河长制将在全国铺开。
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总结了江苏十年探索的经验和江西等省份的升级完善。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江西省所构建的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体系,在全国已实施河长制的省市中,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整。
2016年,中国水利继续高扬改革旗帜,破除瓶颈制约,汇聚民生所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重要突破,改革的成效扎扎实实惠及百姓。
伴随各地水权交易的实践,建设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成为业内的呼声。2016年6月28日,中国水权交易所在京挂牌运营,国家级水权交易正式开闸,这是水资源管理和资源要素市场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
随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交易在中国水权交易所举行了签约仪式,为沿黄灌区筹措了30多亿元节水改造资金,为约1440亿元工业增加值提供水资源保障,拉动全自治区GDP增长350多亿元。
缺水,是北京多年来面临的阵痛。北京做出了自己的承诺,将2020年北京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43亿立方米以内。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瞄准“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着力打造首都节水升级版。
一个个探索实践,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灵感源泉,各地水利改革发展呈现出大胆尝试、勇于争先的活力。
水和林业、土地一样都是自然资源,河道为何不可“包河到户”? 浙江省丽水市大胆尝试,给出了“河权到户”的方案。在这项改革中,政府可以减少卫生保洁和河道管理费用支出,村集体可以有一定的收益,村民可以按股分红,承包户通过经营活动获得收入。
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在这一年里不断深化。作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第一批试点项目,湖南莽山水库、广东高陂水利枢纽、重庆观景口、贵州马岭等水利工程共吸引社会资本达32亿元。
切实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2016年浙江把目光瞄准了“水利工程管理”这块短板,用标准化手段破解“重建轻管”难题,计划用5年时间,建立起完善的水利工程标准化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
在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江苏省洪泽县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即明确产权,并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与环卫、交通、绿化、公共场所管护等五方面的人员、资金、事项有机整合到一个“管家”手里,实现公共设施管护“一个龙头出水”。
水利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水利法治在这一年里有了新突破。
从2016年12月1日起,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采砂情节严重将定罪入刑,这为维护河湖防洪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整合,实行统一受理制度、服务指南制度、审批工作规则等7项制度,各地水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改革赢得好评。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大力推行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即使在最偏远的乡镇,都设立了水利便民服务站,由乡镇水利员提供全天候服务,真正把服务送到家。
改革,以更加明确的民生指向,导引各领域的创新举措,捋顺了机制,突破了瓶颈,释放了活力,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
决战洪水 彰显大国伟力
刚刚过去的一年,先是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国暴雨洪涝早发多发、南北并发、多地齐发、局部连发,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流域发生历史第二位流域性特大洪水,海河流域发生罕见暴雨洪水;下半年受拉尼娜状态影响,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结对并发, “尼伯特”“妮妲”“莫兰蒂”“莎莉嘉”等强台风强势登陆,轮番袭击……
防汛抗洪防台风的严峻形势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洪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奔赴长江、淮河流域抗洪现场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国家防总会商室、值班室,夜以继日,洞察风云,每一次讨论研判、紧张部署,都见证着每一次云团与降水的演变。
面对罕见汛情,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持续坐镇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与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刘宁等领导和专家一起会商研判,超前部署,科学调度,会同各流域防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军民,通力协作,携手抗灾。
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责任和压力层层传导,力量迅速汇聚,优越的体制机制保障成为防汛抗洪的制胜法宝。2016年8月1日,强台风“妮妲”突袭,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前往台风可能登陆或严重影响的地区,深入一线检查指导,省防指开始实行联合值守机制,30多个成员单位参与联合值守,指令畅通,任务明确,指挥高效,成功实现台风防御零伤亡。
2016年7月2日,湖南资水上游持续暴雨,柘溪水库水位不断上涨,当天下午迎来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超200年一遇。然而,通过柘溪水库的精准调度,资水洪峰顺利通过,下游桃江县城、益阳市区安全无虞!
湖南省益阳市防办主任陈旭平说,若无柘溪水库拦蓄洪水,资水下游水位至少增加3米以上,益阳市区、桃江县城将遭受灭顶之灾。
精细调度,毫厘必较。面对洪水,水利人更加自信从容,科学调度更精准自如。长江防总仅6月25日—7月21日就发布了6道调度令,长江上中游30余座大型水库协同联调,三峡水库尽全力挡住上游来的江水,让中下游洪水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老百姓喜欢把水库、大坝、堤防形象地称为抗洪“神器”。的确,一座座防洪工程,也是一座座护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心工程。在全国各地,由南而北,自东向西,应对洪涝的工程防御之网有序织就。
“有了防洪骨干工程这张‘硬牌’,抗御大洪水的底气更足。”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督察专员张家团说。
工程防洪,竖起了“水上长城”,这得益于我国更加完善的防洪体系。1998年以后,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大江大河堤防质量明显提高,新建、除险加固一大批水库,我国大江大河“强筋壮骨”,标准化堤防成为“标配”。
“毛细血管”也得到了有效疏通。我国中小河流整治力度空前。2013年至2015年,2800条左右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得到治理,长度约3.45万公里。
2016年7月7日8时至12时50分,湖南古丈县南部乡镇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全县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合抗洪抢险,提前转移群众2565人,无人员伤亡;2016年7月1日,湖北红安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当地政府在近3个小时内成功转移2450余人,无人员伤亡……
与时间赛跑,预测预警赢得了防汛主动权。国家近几年加大投入,实现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网络的基本覆盖。今年汛期,各地利用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累计发布预警4.9万多次,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今年汛期,全国防御山洪紧急转移540万人,防台风转移群众775万人,成功上演了群众跑赢山洪的“生命时速”竞赛,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至上的赞歌。
暴雨洪流间,无论是指导地方防汛抢险的工作组,亦或防汛一线的水文人,以及加入抗洪大军的万千老百姓,他们逐雨而行,迎汛而上,以果敢和智慧,与洪水铿锵对垒。
环环相扣间,成就了一份卓越的防汛抗洪防台风答卷: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干堤无一决口,江河湖库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截至11月25日,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比,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减少14%、27%、49%、57%。
李克强总理对2016年12月22日召开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成绩来之不易!
作为国家和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今年防汛抗洪每一个振奋人心的细节都已经生动地存储其中。
这场与洪水的较量,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检验,自信地展现了日益强壮的中国筋骨和气势磅礴的大国伟力。
建设提速 优化整体布局
2016年,一批批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节水供水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年度任务完成再创历史新高。在造福人民群众的同时,也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于走进现实。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巢湖、淮河水生态环境,惠及人口4132万人,还将为我国增添一条重要的南北水运黄金通道。
引江济淮是我国2016年新开工的第21项重大水利工程。2016年,全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累计开工106项,在建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至此,2016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的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一项重大举措。
截至2016年12月20日,累计完成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2045.3亿元,投资完成率91.7%。
云南牛栏江—滇池补水、江西峡江、河南河口村等6项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西藏拉洛、新疆阿尔塔什等工程实现截流。
东北三江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西江大藤峡、湖北鄂北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全面实施。
广东高陂、贵州夹岩、黑河黄藏寺、陕西引汉济渭等工程加快建设。
重大水利工程堪称“水利巨人”,预期效益显著。
2016年12月30日,湖南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下闸蓄水。这个湖南水利的“一号工程”,被誉为再造了一个“洞庭湖”,具有灌溉、防洪、下游补水、发电及航运等功能。
云南省水网建设2016年第一批重点水源工程项目集中开工,16座水库总投资30亿元,分布在云南省的10个州(市),全面掀起了云南水利建设热潮。
2016年12月14日,地处平均海拔3000米高寒地区的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正式通水,湟水两岸新增“旱改水”耕地面积110万亩,为青海东部城市群300万人饮水安全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
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建成后,增加年供水能力可达801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水量;仅新增灌溉面积就可达7876万亩,相当于再造7个都江堰灌区!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16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完成投资增幅8.3%,其中全社会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769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位居前列,对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重大水利工程的加速推进,我国也将形成布局日趋合理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网络,为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民生水利 精彩直抵人心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水利在兑现承诺顺应民生期盼中阔步前行。
2016年,对于四川省绵竹市绵远镇吉兆村八组的果农卓传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因为小农水项目实施到了村里,这彻底解决了他用水的后顾之忧。来自乐山市的蔬菜老板和村民们签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