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隆德梯田美如画

贫困地区新建的小水池
2015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三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就水利扶贫工作情况专访了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唐传利。
记者:水利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开展水利扶贫对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何重要意义?
唐传利:水利在国家扶贫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和山区田块、群众居住分散等特殊原因,以及长期以来受财力因素限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饮水困难,农田灌溉设施少、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这些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群众生存与发展的瓶颈问题。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都对水利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因此,水利扶贫始终是我国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摆在优先位置。
加快贫困地区的水利改革发展,既是保障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条件,也是推进我国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必然要求。水利部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行业优势,创新思路方法,在贫困地区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水利扶贫的开展,对加快贫困区群众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十二五”期间,水利扶贫对于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实效?
唐传利:近年来,水利部按照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据统计,2011—2015年,贫困地区共安排中央水利投资2 375亿元,占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的31.7%。贫困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抗旱减灾项目、水保生态工程、农村水电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快,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与保障。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行差别化投资补助政策,采取集中管网供水与分散住户个别解决相结合的方式,共安排832个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投资481亿元,累计解决10 068万农村人口和1 521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农田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2015年水利部共安排贫困地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央投资69.2亿元,涉及51个贫困县,安排贫困地区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中央投资13.3亿元,涉及132个贫困县,安排中央小型农田水利投资175.1亿元,涉及690个贫困县。贫困地区累计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 3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 0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 400万亩,较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农田灌溉保障水平。
三是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十二五”以来,青海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云南施甸县红谷田水库、贵州册亨水库、江西莲花县寒山水库、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等一批贫困地区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据统计,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已开工的66项有60项在贫困地区,总投资达8 647亿元。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改善连片特困地区防洪抗旱、饮水供水、耕地灌溉保障水平。
四是防洪抗旱减灾效益突出。“十二五”期间,贫困地区共完成7 700多座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新建或加固江河堤防3 900余公里,新增中小河流治理河长1.45万公里,建成700多套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新建水雨情自动监测站1.9万个、简易监测站7.4万个,配备报警设施设备37万台套。贫困地区的山洪灾害死亡人数降低了60%以上。有效解决了5 000多万人次因旱临时饮水困难问题。
五是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期间,国家累计安排贫困地区水土保持中央投资104.8亿元,占全国水土保持投资的54.9%,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3.8万平方公里,重点工程已覆盖459个贫困县。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六是农村水电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共安排贫困地区中央补助投资68.77亿元,新增农村水电装机749万千瓦,解决44万户农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比改造前增加20%和40%以上。贫困县农村水电装机达到3 224万千瓦,开发率约为45%。
记者:水利部提出“五位一体”的水利扶贫新格局,请您谈一谈何为“五位一体”。
唐传利:所谓“五位一体”,就是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结合水利行业实际确定的水利扶贫领域,具体是水利行业扶贫、水利定点扶贫、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联系、重点地区对口支援、贵州水利扶贫试点。这五个方面虽然范围和要求不同,但任务都是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目标实现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水利行业扶贫方面,我们以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832个县为主战场,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以水利扶贫规划实施为抓手,以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与人才帮扶等为手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支持力度。
在水利定点扶贫方面,我们按照中央新阶段定点扶贫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开始,在重庆、湖北、贵州、云南、广西5个省(区、市)的13个县开展新一轮定点扶贫。在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干部挂职为主渠道,以农村饮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文和水利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联系方面,我们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从2012年开始,由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牵头联系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片区扶贫工作的沟通联系、调查研究、督促指导等工作。该片区涉及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15个市(州)80个县。我部作为“片长”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牵头建立了由30个中央单位和三省区政府组成的片区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制定了片区联系工作方案,选派工作组挂职扶贫,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在重点地区对口支援方面,我们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相继在青海贵德县、江西宁都县、河北阜平县、安徽金寨县、甘肃临夏州等贫困地区开展了水利对口支援重点扶持工作,推动这些地区水利改革与发展。
在水利扶贫试点方面,我们结合贫困地区水利改革发展要求,把贵州的铜仁和毕节两个地级市作为水利扶贫试点地区,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一道协调解决水利扶贫重大问题,统筹试点地区水利发展与扶贫开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全国水利扶贫工作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记者:水利部是如何加强顶层设计,举全部之力、全系统之力开展水利扶贫的?
唐传利:水利部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水利扶贫工作,始终坚持把顶层设计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动员部署、规划引领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推动工作落实,逐步凝聚起全部、全系统的力量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来,有力推动了水利扶贫各项工作的持续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扶贫组织领导。水利部成立了由分管副部长任组长、部机关15个主要司局和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扶贫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水利扶贫方针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指导开展相关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也都明确了水利扶贫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办事机构。全国22个有水利扶贫任务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落实了办事机构。水利扶贫工作组织机构的建立,为有效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出台扶贫指导文件。近年来,水利部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利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水利扶贫考核、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对水利扶贫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内涵,为促进水利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召开会议动员部署。陈雷部长和矫勇副部长十分重视水利扶贫工作,亲自主持召开各类水利扶贫工作会议,近年来先后组织召开了水利定点扶贫、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联系、水利扶贫试点、对口支援等方面的会议20多次,部扶贫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水利扶贫工作。今年7月31日,陈雷部长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
四是编制水利扶贫规划。根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水利部先后组织编印了《全国水利扶贫规划》《全国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