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水不仅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
|
2006-06-15
|
农民日报记者 张凤云
曾清楚地看到一个村庄是怎样一步步地富裕起来,而水却一步步被浪费和污染。村子里有很多小作坊,用了大量的水,然后又把这些用完的被严重污染的水直接排到村子的池塘里。几年下来,村子里的地下水全被污染了,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都泛着黄色的沫子,连衣服都不能洗,整个村子喝的都是买来的桶装水。没有谁来管这个村子的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靠的只是人们的自觉,可是人们的理性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程度。
目前,我们很多地方的农民盼望农作物成长的时候能多下点雨,可是同时又有太多的人在肆意挥霍水资源,在水多的时候没有节制地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农田,而在没有水的时候,只有望田兴叹,听天由命,却不曾联合起来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来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局面。
仔细想想,要中国的农民真正自发联合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用水这件事上,农民的利益是分散的,也极少有人把眼光放得那么远,想到长久的用水问题,想到整个国家的用水问题。或许有些人也会想到,但是只靠少数人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比如滴灌,农民也知道它的好处,省水、省时、省力,肥随水动,还可以增加亩收入,可是前期的投入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农民会觉得不合算,风险太大。再如,当汩汩的流水从田间地头走过的时候,农民的第一反映就是把自家的田地喂饱,很少会有人想到应该适度用水,把水节约下来留给下游的农田,用于下游的生态,因为这些与他们干涸的土地比起来显得太遥远了,在他们的眼里,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土地,是能打多少粮食,能换回多少收益,至于下游因此而产生的干涸的河道、濒危的生物,一时间很难让他们有所触动。所以要真正做到节水,做到全国性的节水,靠人们的自觉远远不够,我们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从整体上进行整合,要有一个规划,实行统一调度。
当然,有了统一的规划和调度还并不能保证把节水真正融入到人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