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系统性水利政策文件。贯彻落实好一号文件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报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推出系列专题报道。
今起推出流域机构领导和水利厅局长访谈,重点反映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抢抓机遇,切实履行职责,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吉林省委、省政府相应出台了决定的实施意见,水利改革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吉林省水利改革发展将坚持六项原则,建设五个体系,完善五个机制。
坚持“六项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坚持突出重点。率先在产粮大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用水需求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建设“五大体系”:一是推进防洪抗旱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市防洪工程、主要江河堤防达标,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加抗旱水源工程数量和水量调蓄能力,完成以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为重点的防洪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二是推进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全省用水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超过90%,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三是推进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完善渠系配套,加快涝区治理,全力推进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四是推进水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主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得到基本遏制,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是推进水利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公共财政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营机制基本形成。
完善“五个机制”: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二是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力争今后10年全省全社会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使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明显提高,同时强化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等政策性投入,足额征收水利规费,落实水利工程占用地等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三是扎实推进水利机制改革。切实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不断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继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四是形成依法治水机制。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地方性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五是加强队伍机制建设。大力引进、培养和选拔各类人才,全面提升水利干部职工队伍素质,鼓励水利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1年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