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河北:迎接新一轮建设热潮

2011-02-25

  开栏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水利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高潮,建设领域之广、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务十分繁重。为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加快水利建设》栏目,密切关注各地水利建设情况,及时总结报道各地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共同促进工程建设加速进行。

  □本报通讯员 王玉亮 任树春 记者 祝丽敏

  作为农业、水利大省,河北省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中担负重任。河北省又是资源型严重缺水省份,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北省抢抓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机遇,迎接新一轮水利大建设、大发展热潮,以实现河北水利跨越式发展。

新模式激活农田水利建设

  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上午,河北正定县水务局水利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向军再次来到战村、小孙村一带查看麦田苗情。
  “借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今年力争把小孙村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站在麦田里,张向军说。正定是一个易旱且水资源匮乏的农业县,由于该县境内既无水库,又无地表水灌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为使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县里已经连续3年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在该县雕桥村西头的麦田边,记者看到了节水灌溉项目的公示牌。据介绍,该县已经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了雕桥、安谷等12个村,节水灌溉面积17339亩,建设机井房182座,总投资超过600万元。
  对县域农田水利工程而言,60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呢?“的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是最大的瓶颈。”据张向军介绍,这项工程财政给了300万元,剩余部分的建设管理费用需要农民自筹。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想尽了办法。本着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发动群众筹集一部分,组织群众出工、出劳抵顶一部分,工程运行由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单井实行股份合作制形式,由受益户进行管理和维护。“上级给钱给政策,俺们是受益者,当然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战村的高文书说。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省水、省电、省钱,村里绝大多数群众积极性很高。
  战村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后,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邻村小孙村的村民们坐不住了,主动找到县水务局,希望也能尽快实施这一项目。张向军表示,小孙村等一批村子的高效节水改造项目已经列入2011年计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这对农田水利建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有上级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群众的积极响应,一定会有更多农田水利工程惠及群众。“一方面要研究把握中央新的治水方针和投资政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激发农建活力的激励机制。”河北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表示。灌溉设施薄弱、工程老化失修、管理机制不活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既需要上层给政策,更需要基层大胆探索。
  2011年,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河北省将重点探索三项改革,即深化“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放开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建立水利稳定投入增长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同时完善一系列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确定,201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700亿斤。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多渠道筹资筹劳,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河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赵拥军预测,2011年,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240万亩以上,今后5年,全省新增灌溉面积要达到1200万亩。

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利设施

  秋收之后是传统的农闲时节,但在魏县的漳河湾,近年来,一到冬季到处都是繁忙的施工现场,废弃河道整修工程已经成为该县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头戏。魏县地处河北省最南部,有耕地近百万亩,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农业大县。由于长时间无水,县域内纵横交错的河渠大多成了“污水河”。
  从2009年开始,该县利用上级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对漳河湾、益民河、兴源河进行清淤扩挖。截至目前,该县共开挖废弃河渠3条60多公里,同时,不间断地从卫河提水,向新开挖的河渠输水,为10万余亩农田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水源,沿河两岸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75厘米。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这一点对我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赵拥军说,河北省既有平原、山区,又有高原、丘陵,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因此,在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时,不可能搞“一刀切”,各地应该根据实际,选择最适宜当地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按照这一原则,沧州市加快以坑塘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引蓄利用地表水,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大浪淀二期、东光观州湖等10座水库,运河沿线建成100个百亩坑塘、1000个30亩坑塘。大城县着力推行咸淡混浇与输水一体化富民工程,把浅层地下微咸水的开发利用作为农业灌溉开源的重要手段。承德县实施“以水兴县,小水富民”战略,不断加快“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陆续建成一批标准高、质量好、效益突出的水利精品工程。
  据赵拥军介绍,河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共有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目前已经有41个县(市)被列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6个县(市)被列入现代农业县,6个县(市)被列入节水示范县。这些县大力发展管道灌溉及其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提高作物保浇程度,实现了作物的高产稳产。
  据悉,2011年,河北省将继续扩大对粮食生产大县的农田水利工程支持力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县、节水示范县将覆盖全部86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
  水利兴,农业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抢抓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机遇,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对河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而言,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大型防洪工程是水利体系的脊梁,保安澜,必须壮脊梁。目前,河北省已陆续建成水库1000多座,库容近120亿立方米,主要堤防5000多公里,重点蓄滞洪区13处,已基本形成“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防洪体系。与此同时,河北省大力开展水库除险加固、河道险工险段整治和节水灌溉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
  “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已基本完成,争取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现有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5年年底前完成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谈及河北省的水库工程建设,省水利厅厅长李清林如数家珍。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投资应急度汛和抗旱工程5.24亿元,完成工程近700项,全省的防洪抗旱能力大幅度提高。仅2010年,全省就投入各类抗旱资金20.6亿元,完成小型抗旱项目近4万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0万亩。
  “山洪灾害的防治也将成为我省防洪工程建设重点之一。”省水利厅副厅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秘书长刘凯军告诉记者。下一步,河北省将把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加固、山洪灾害防治、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列为建设重点。力争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431条中小河流治理。还将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