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灌区:优化配置水资源 全力抗旱保供水
发表时间:2025-05-09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朱红
自2024年10月份以来,淠史杭灌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截至目前,淠史杭灌区上游六大水库蓄水较近10年同期偏少38%,内部库塘蓄水较近10年同期减少44%,供水形势较为严峻。
面对抗旱保丰收、供水保民生的双重压力,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淠史杭总局)树牢底线思维,不等不靠,做到“预”字当先早安排,“实”字托底强举措,主动应对干旱缺水风险,全力做好抗旱供水保障。
提前安排部署 做好灌溉准备
着眼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淠史杭总局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2025年初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灌溉准备工作的通知》,召开灌(汛)前准备专题会议,围绕监测预警、蓄水保水、计划编制、灌前检查等关键环节,打出春灌准备工作“组合拳”。
与此同时,积极督促灌区各县区加强中小型水库和塘坝蓄水管理,尽可能采取多引、多拦、多蓄等措施补充内部蓄水,增强抗旱供水保障能力。灌前,利用渠道调蓄水量向霍邱县龙潭、天塘等水库补充蓄水900万立方米。
为了确保春灌供水安全,淠史杭总局对管理范围内的水闸、渡槽、渠下涵、放水涵、水电站和渠道等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影响供水问题及时处置,加强量测水设施、自动监测设施等运行维护和调试运行,保障输水安全。
加强监测预警 动态分析研判
在整个淠史杭灌区内,干渠和田间地头已经安装了3000多个智能传感器,水情、雨情、墒情和水闸自动控制等各类数据被源源不断传输到灌区的“大脑”——淠史杭总局调度中心。
在这里,各类数据会被系统实时记录、分析、预演,逐步实现水资源配置与供用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等关键业务的智能化应用,实现智慧赋能。
为加强对上游大型水库和内部库塘蓄水监测,淠史杭总局将数字孪生灌区系统自动监测和人工测报相结合,实时掌握蓄水变化、提外水情况及水稻栽插进度等,为供水形势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有效帮助“大脑”滚动分析和研判水源保障形势,精细计算保供水量和保供面积,总体上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动态调整优化供水方案。
有了智慧赋能,根据水源情况,省淠史杭总局可以及时通报灌区供水形势,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安排种植结构,积极推广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农田蓄水保墒措施等,减少农田水量损耗,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优化水资源配置 加强统一调度
为满足灌区生活、生产、生态等多目标用水需求,综合利用引蓄提调水源,淠史杭总局组织编制灌区供水计划,分灌区分渠道分单元细化供水流量和供水时段。
按照安徽省水利厅批复的供水计划,统一调度大型水库集中供水灌溉,分阶段控制水库蓄水量,预留一定水源保障干旱时期城乡生活用水。严格控制大型水库供水范围,原则上不向外水补给区域供水。督促寿县、霍邱、庐江、长丰等地加大开机提外水力度,指导各地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临时外水补给站,加强水系连通,扩大供水范围,增强抗旱保障能力,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统筹保障六安市和部分县城生活供水。
针对淠河灌区上游大型水库蓄水不足的问题,淠史杭总局通过淠河总干渠与驷马山引江工程联合保障合肥城市供水安全。
严格用水管理 做好供水服务
淠史杭总局严格遵守“水量包干、流量包段”原则,强化对跨市县等重点渠道和直管灌区用水管理,落实管理单位责任,加强沿渠用水巡查,杜绝跑水漏水,减少用水损耗,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尽可能向下游多供水。
利用数字灌区平台,淠史杭总局实时监测涵闸供水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置。精准对接用水需求,做好供水服务,分级落实抗旱灌溉供水矛盾协调机制,加强供水宣传和引导,保障抗旱供水平稳有序。
2024年以来,灌区三大渠首已累计引水4.6亿立方米,外水补给站提水760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淠史杭灌区内完成早稻和再生稻栽插面积约55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9日
责任编辑:王瑜